English

退耕还林 莫忘种草

2000-08-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先行启动的陕西、甘肃、四川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经济林占退耕还林面积的比重为64.1%。但据了解,经济林栽植密度较小,难以代替生态林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功能。而草的生长速度快,当年播种当年出苗,生态作用十分明显,专家们强调——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先行启动的陕西、甘肃、四川三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经济林占退耕还林面积的比重为64.1%。前一阶段,部分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地区出现了种植“经济林热”。专家们强调,生态建设有其客观规律,应全面理解和落实中央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扎实有效地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退耕还林还草缘何重林轻草

造成退耕还林中经济林比重过大的原因是:一些农民已从种经济林中得到收益并起了示范作用。云南彝良县角奎镇良田村的高启繁在7年前就退耕种了1亩多苹果和李子,近两年的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像高启繁这样的农户在各地有很多,他们对农民退耕还经济林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农民种经济林的积极性;各地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把退耕还经济林当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基层林业部门在做规划的时候把经济林的比重做得较大,也起了引导作用。

据了解,西部各省区过去虽搞过一些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和防灾基地建设等草原建设项目,但基本上都是示范性的,对生产实际影响不大。而各省区近期在制定退耕还林(草)项目规划时,基本上都把还林放到突出地位,对还草提得很少。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今年共计划退耕309万亩,其中有281万亩还林,还草面积仅为28万亩。

农业部畜牧兽医局草原处王晓斌处长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草原建设的投入累计21亿元,平均每年1亿元,每亩仅为2分钱。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加上干旱加重、人为破坏、超载过牧等因素,使草原退化、沙化速度加快。

目前,我国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退化面积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各类草地产草量比五十年代下降30%到50%,毒草滋生,草原质量下降。近几年,我国西部地区连续发生的沙尘暴,就与草原退化、沙化密切相关。据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测定,今春袭击京、津的沙尘暴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西部退化草原。

专家们呼吁,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强西部生态建设,再也不能忽视草原建设了,要把草原建设纳入到整个生态建设系统,放到与天然林保护同等重要的地位。

生态建设应因地制宜

生态建设应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我国多数地区生态破坏过程是先从砍树开始,然后是开荒毁草,最后导致沙化,而生态恢复过程也应遵循种草、栽灌木、植树这一规律。草的生长速度快,当年播种当年出苗;草的生态作用十分明显,草一般扎根20厘米左右,有的扎根半米甚至1米,是真正控制水土流失的植被;草的适应性强,能长树的地方必能长草,能长草的地方未必能长树,因此有的地方只能种草,不能植树。

近年来,内蒙古一些牧区通过建设一批高产人工草地、在半农半牧区实施草田轮作、种草休耕等措施,达到了建设、保护草原的目的。实践表明,建设1亩草地,可保护10亩草原。此外,新疆、青海、内蒙古等牧区还通过实施定居工程、改良畜种等措施,既有效地控制了超载过牧,又保护了草原植被。

经济林比重太大潜伏隐患

国家林业局负责人日前指出,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如果盲目种植经济林,不仅会影响生态目标的实现,而且可能种下毁林复垦的隐患。

据了解,经济林栽植密度较小,难以代替生态林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功能。此外,在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和考虑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盲目发展经济林,难以做到品种适宜,适销对路,容易出现果贱伤农,甚至造成毁林复垦。

专家认为,实施退耕还林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确保生态林草的主体地位。25度以上的陡坡地段、江河源头、湖库周围等生态地位重要的地区要全部还种生态林,并实行封山管护;在保证整体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可适当发展经济林、用材林和薪炭林。各地在退耕还林还草中,要适当发展不破坏植被的种植业、养殖业、森林旅游业等,以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